當棒球迷談到所謂的“洋基王朝”時,他們通常指的是從1921到1964年,在這44年期間曾經打進29次世界大賽,並贏得20次世界冠軍的洋基隊。
洋基在這四十多年的期間,自然會有相對的強盛與衰弱時期。例如,從1929到1935年,只有1年打進世界大賽(1932);從1936到1943年,8年之間7度闖進世界大賽(1940除外),相隔3年後又再度挺進(1947)。在這段“洋基王朝”期間,其中又以1947到1964年之間的戰績最為壯觀輝煌:18年之內15次闖進世界大賽,10次榮獲世界冠軍。而這段期間正好是Yogi Berra投效洋基的時期-從他一開始的球員身分(1946-1963)到首度擔任球隊總教練(1964)為止。
記錄通常是在條件準備充足之後就能被打破。真正無法打破的記錄,是那些需要不可能再看得到之條件來達成的記錄。隨著球隊數增加至30隊,我們將難以想像會有任何一支球隊,可以像擁有Yogi Berra生涯貢獻的洋基隊一樣,成為世界大賽的常客。同樣地,Berra 75場的世界大賽出賽記錄,將很有機會成為一項永恆不朽的棒球記錄。
洋基隊史的世界大賽出賽記錄前七名為:Berra-75;Mickey Mantle-65;Elston Howard-54;Hank Bauer與Gil McDougald-53;Phil Rizzuto-52;Joe DiMaggio-51。讓我們預期地來推算,到1998年為止,現役球員最高記錄為26場的David Justice(編按:2004年Bernie Williams & Derek Jeter已達32場)。雖然他生涯都待在戰績相當好的球隊,但如果想要追平Berra的記錄,就必須再打進世界大賽7次,而且每次都要打滿7場才有可能如願。附帶一提的是,Berra的記錄曾有機會推向更高:洋基1961到1963年16場的世界大賽,他只出賽了7場。
如果過於簡單地將Berra的加入視為“洋基王朝黃金時期”的開啟,他的離開象徵時代的結束,那我們將會忽視其他球星的貢獻。Whitey Ford於1950年加入洋基;Mickey Mantle在1951年;Elston Howard在1955年;Roger Maris在1960年等等。Casey Stengel在1949年取代Bucky Harris成為總教練,正好是洋基五連霸的第一年。Berra是這支偉大球隊的球星之一,但在這支球隊?,正如它的偉大一樣,Berra的貢獻也常容易被忽略。
在那個無人可與其競爭的年代,Berra可說是美國聯盟?最佳的攻擊型捕手。他帶給洋基一種敵隊所欠缺的特別武器,就像在經過四分之一世紀之後,二壘手Joe Morgan所帶給紅人的那般-並且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其他捕手,甚至是Morgan的隊友Johnny Bench可以做到。幾位與Berra同時期的國聯捕手算是較具攻擊力的打者:Roy Campanella是其中的佼佼者,Walker Cooper與Andy Seminick則是次一等級。50年代後期,在原本作為Berra短暫替補的Gus Triandos轉隊成為金鶯的強打捕手之前,Berra是唯一能夠年復一年地量產長打的美聯捕手。
從1949到1957年,Berra連續9年成為美聯捕手的全壘打與打點雙冠王,而且還是以大幅領先的成績達成。總計九年間Berra累積235支全壘打與929分打點,而名列美聯捕手第二名的9年打擊成績總合,卻只有131支全壘打與578分打點。1957年Triandos只差Berra 5支全壘打與10分打點,那是在9年內美聯捕手唯一一次接近Berra的成績。Berra超越第二名捕手的程度,從連續6年(1950-1955)打點差距在40分以上可見一斑。而且還有很重要一點:他在9年之間拿下4屆美聯捕手打擊王,2度亞軍,1次季軍。打擊實力好得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Berra是大聯盟史上4位連續4年每年蹲捕100局以上,每年還能有100分打點的其中一位(另三位為:Johnny Bench,Bill Dickey,Mike Piazza)。他生涯總共只被三振415次卻能擊出358支全壘打,比例在大聯盟史上名列第三(至少需擊出100支全壘打),位居在Joe DiMaggio(361支全壘打,369次被三振)與Lefty O’Doul(113支全壘打,122次被三振)之後。
所有的棒球書籍與雜誌評論,都曾提及Berra棒球智慧言語的獨特貢獻,有些經典之作甚至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有人只聽過Berra的名字但卻不知他所屬的球隊與或守備位置,我們就常會提到Berra這兩句經典名言:“球賽內容總是再一次的似曾相識”(It's deja vu all over again)與“球賽只有在打完之後才算結束”(It ain't over 'til it's over),作為介紹Berra的開始。因此,將Berra選入世紀球隊,此舉無疑是一次讓我們回顧現代棒球技藝如何形成的嶄新機會!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