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4, 2005

Mark McGwire-後Babe Ruth時代的全壘打王

  誰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全壘打王?這個問題在過去七十幾年以來一直有個無庸置疑的答案-Babe Ruth。然而,當本世紀即將結束時,儘管這個問題的解答仍是不容置疑,不過答案卻換成了Mark McGwire。(編按:此文於1999年寫成)

  最佳證明就是全壘打產量。McGwire並非以些微的差距超越Maris的記錄,更不是挑戰Maris長久里程碑的最後一名-單季只轟出62支全壘打的強打者。他用比Maris少18場的出賽數打破記錄,並在這18場?多擊出了8支全壘打。儘管在Maris創下記錄(編按:1961年)後的35年內,沒有一位強打者能夠挑戰這項難以超越的記錄,但是McGwire卻做到了。在這段期間?,沒有人的單季全壘打數目可以與Maris的記錄差距在8支之內,這種情況一直要等到1997年McGwire與Junior Griffey才將其改變。

  然而,我們卻過度聚焦於McGwire所達成的巨大成就。的確沒錯,他打破了棒球史上最受矚目的單季全壘打記錄。McGwire破記錄的那年,“只不過”是自1995以來5年全壘打滿天飛的高峰期,超越了以往的歷史榮光傳奇,包括最好的Ruth,Maris,Hank Aaron,或是史上其他的全壘打好手。

  Ruth生涯平均每11.8個打數擊出一支全壘打,在McGwire的成績出現以前,這項數據不僅是大聯盟史上最佳的生涯記錄,而且曾被視為無法打破的“超級記錄”之一,因為它比史上第二名Ralph Kiner(平均每14.1個打數擊出一支)足足少了20%的平均打數。

  McGwire不只超越了Ruth的生涯全壘打率,而且他還是採用如煙火般的長期表演來達成這項記錄-自1995到1998年平均每8.2個打數擊出一支全壘打,這項數據比Ruth生涯最佳4年(1926-1929)的全壘打率少了22%,比Ruth的生涯全壘打率足足少了44%-Ruth這項記錄在被McGwire打破之前,原本是半世紀以來所無法想像的。而且重點是,居然比之前無法企及的記錄少了整整44%!

  以上的記錄甚至還不包括McGwire在1999年的表現,因為當我們將這篇文章付梓時,Big Mac正在為自己當季的全壘打記錄努力不懈。到1999年球季結束前兩周為止,McGwire又再轟出58支全壘打,將他自1995以來5年的全壘打總數提升為277支,超越了Ruth生涯最佳5年256支的全壘打記錄(1926-1930)。

  不過,我們仍然無法相信,有人可以打破Ruth在20年代所創下相同算術等級的全壘打記錄-除非我們使用的球(或球棒,球場)能用某種極端方式改變成當年的情況。但是,McGwire所打破高懸已久的全壘打記錄等級-那些看似無法超越的數據-顯示出他已跨越了那條劃分非凡表現與無法想像的界線,而這也正是Ruth 在70年前所跨越並使其成為永遠傳奇的相同界線。

  甚至Ruth成就全壘打王榮耀的傳奇方式,在某種層面其實是對McGwire傳奇的回響。根據本書的文件資料,Ruth不僅是以投手的身份開啟他的大聯盟生涯,同時在生涯初期還是一名相當優秀的投手。這?並非指McGwire同是投手出身才喚起我們對Ruth的大部分記憶,而是指在McGwire生涯的那5年?,由他打破全壘打記錄的可能性原本未被外界所看好。

  當他還只是一位新人時,McGwire就已創下多項全壘打記錄。1987年他轟出49支全壘打,即打破由1930年的Wally Berger與1956年的Frank Robinson共同保持,高懸57年的完整新人球季38支全壘打記錄。史上沒有其他人可以在新人球季擊出距離McGwire記錄10支之內的全壘打。他生涯前5年(到1990年為止)共擊出156支全壘打,排行史上第二,僅次於Ralph Kiner的168支。但是1991年Mac卻只擊出22支全壘打,打擊率也掉至0.201。

  之後的球季受到長期傷病的影響,Mac的成績變得大幅衰退,而一次的球員大罷工也同樣造成他的損失,McGwire在1993與1994年只有219個打數。然而自從1995年大聯盟重新開賽後,McGwire與他那未意識到的潛力便由”Big Mac”這個響亮的名號所取代。原本史上單季最高全壘打率的前三名均由Babe Ruth所保持:1920年平均每8.5個打數擊出一支全壘打;1927年平均每9.0個打數擊出一支;1921年平均每9.2個打數擊出一支。McGwire在1995年打破了這項記錄(8.1)。事實上,已保有史上3項高難度記錄的McGwire,在1996年又再度超越Ruth的單季全壘打率記錄(8.2),並在1998年創下新的歷史記錄(平均每7.3個打數擊出一支全壘打)。就McGwire在1999年前5個月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有機會保有這4項高難度的歷史記錄。

  試著預測未來世代將會如何看待我們,只不過是痴人說夢的空想。對於McGwire來說,想要在21世紀?完成Babe Ruth在20世紀所達到的成就,也是一項超高標準的挑戰。但是當我們想到現今社會已變得過於嚴詞批判,而不再產生與Ruth相同的讚美肯定,就像我們給予Ali與Jordan的那樣,McGwire是要如何才能達到那種層級水準?儘管目前還言之過早,但正如Ruth,Ali或Jordan所展現的,McGwire不只是打破記錄而已,他進一步突破了我們目前的可能視野,並藉此與史上其他傳奇球星一較高下!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日, 4月 10, 2005

Lou Gehrig-無以倫比的洋基之光

  對於幾個世代以來的棒球迷來說,Lou Gehrig的傲人成就,常被那最為人熟知與尊敬的記錄數字-2130所帶來的光采給掩蓋。長久被視為棒球史上最不可能被打破的兩項記錄之一,作為Gehrig生涯標誌的連續2130場出賽記錄,即可區分出他不同於其他球星的特殊生涯。

  當Gehrig的連續出賽記錄在1995年被Ripken超越時,我們似乎看到了命運的嘲弄。因為無論Gehrig的成就有多麼偉大,他仍然只能是史上多項 “第二名”記錄的球星之一。他曾名列美聯單季全壘打與打點第二名各4次,史上聯盟單季全壘打第二名的累計次數,只有Mel Ott的7次比他多;至於聯盟單季打點第二名的累計次數,Gehrig則是與Ott、Frank Robinson、Babe Ruth一樣多。

  就連身為大聯盟有史以來最強的全壘打雙人組,Gehrig也只能算是其中的2號人物,他與Ruth是史上唯一能在10年內合力擊出700支以上全壘打的雙人組。從1925到1934年他們兩人總共轟出771支全壘打,遠勝於史上第二名以後的成績-Eddie Mathews與Hank Aaron的692支(1954-1963),Willie Ways與Willie McCovey的675支(1960-1969)。

  然而,即使Gehrig的隊友Babe Ruth與後啟之秀Ripken有著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事蹟,Gehrig始終如一的卓越表現,亦足以為自己在棒球最高水準殿堂?贏得一席之地。從1926到1938年,Gehrig連續13年得分與打點均在100分之上,這不僅是大聯盟史上的最佳連續記錄,同時也是史上單季百分以上打點或得分的最高累積記錄。事實上,在那段期間?,他有10年的單季打點與得分均在125分以上,其中包括1927到1934的連續8年-史上甚至沒有其他球星可以達到這項連續記錄的一半!

  Gehrig擁有史上單季150分以上打點的最高累積記錄(7次)。他曾有3個球季的長打率在0.700以上,儘管其中有兩個球季僅次於Ruth。另外,他曾在8個球季擊出200支以上的安打,足以媲美大聯盟史上其他的打擊好手:10次的Pete Rose;9次的Ty Cobb;8次的Willie Keeler與Paul Waner,而且Gerhig生涯擊出比上述4位球星加起來(424支)還多的全壘打(493支)!

  Gehrig也在他的前30場世界大賽?拿下35分打點,而在史上至少出賽30場季後賽的記錄?,沒有其他球星可以平均一場比賽拿下一分以上的打點,甚至包括10月先生-Reggie Jackson,最多也只創下30場季後賽30分打點的記錄(1977-1982);Ruth的最佳30場季後賽也只拿下了26分打點。

  原本被視為不可能被突破的連續出賽記錄,在Gehrig提前退休與英年早逝的大半個世紀之後,才被Ripken所超越,Gehrig因而名列史上第二。因此,如果現今我們能夠不再專注於他的連續出賽記錄,而是讚賞其2130場(加上另外的34場)生涯比賽?的卓越表現,相信Gehrig的成就地位將會更加地無與倫比!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二, 4月 05, 2005

Honus Wagner-不容後世遺忘的飛行荷蘭人

  根據Wagner的生涯記錄及其獲選為棒球名人堂的得票情況,他在近乎半世紀前的傑出表現,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至少對那些熟知他記錄的球迷,與首次名人堂的票選結果即是如此。但是對於現今許多球迷來說,那些記錄成績卻是相當地模糊,因此,我們實在有必要來好好回顧他那傲人的成就。
  
  首先最重要地,Wagner曾8度勇奪國聯的打擊王。在聖路易上校隊3個球季(1897-1899)擔任過不同的守備位置之後,他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均留在匹茲堡海盜隊擔任游擊手。從1914到1923年,他都是大聯盟史上的生涯安打王(編按:1923年被美聯的Ty Cobb趕上),持續保持下去的國聯記錄,一直要等到1962年才被Stan Musial所超越。

  他在1901年開始移防至游擊,並且作為他生涯主要的守備位置長達16年之久。儘管他被公認為是一位具有強大臂力的極佳游擊手,但是由於他的多功能守備技藝,使他成為大聯盟史上29位在內野四個位置都能守備至少50場以上的球員之一,同時也是名人堂?唯一保有這項記錄的球星。John McGraw就曾說過,Wagner是他見過最具多功能守備技藝的球員。

  Wagner也是一位偉大的盜壘王,他的722次盜壘名列大聯盟史上第十。而且他從1898到1915年連續18年單季20次以上盜壘的記錄,僅次於連續23年的Rickey Henderson。

  因此,在1936年首度舉辦的棒球名人堂票選,Wagner是5位獲選球星的其中之一。在5位球星?,他得到的選票比另外兩位投手-Walter Johnson與Christy Mathewson還多,Babe Ruth則是拿到與他一樣多的選票。根據曾看過他們實際出賽的記者票選結果,只有Ty Cobb得到比Wagner還要多的選票。那為何Wagner的傲人成就竟會不為人所知?以致他的聲望地位逐漸下降?

  Wagner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剛好是美國職棒dead-ball最顯著的時期-一段球員攻擊力被世紀初的規範所減弱的時期。在Wagner的生涯期間,以每季與他相同打數為基數來計算,國聯打者平均打擊率是0.259,長打率是0.339。這些數據近似於當代較無長打力的內野手,如Ricky Guitierrez與Harold Reynolds的生涯平均數。在如同Mike Bordick的打者世界?,Wagner的生涯平均打擊率與長打率分別高達0.327,0.466。從另一個角度來看,Wagner那個時代的打擊率,是比現代的打擊率更適合作為衡量打者攻擊力的依據,因為它所忽略的長打力較不致成為影響因素,而這也讓他的8次打擊王頭銜更具時代價值意義。

  如果以帳面上的數據成績來作為衡量Wagner守備能力的標準,在相較於20世紀名人堂的其他游擊手時,我們也不致產生誤導評價的結果。雖然從1903到1916年14年期間,他平均每季失誤44次-比Cal Ripken 5個最佳守備球季的失誤總數還多!但那只是反映了Wagner那個時代的普遍守備情況。事實上,在那14年?,他的守備率均高於聯盟的平均數。

  也許最能展現Wagner守備能力的事實是,在40歲以後他仍能堅守游擊手的崗位。他在40歲以後擔任游擊手共計356場-這不只是史上最高記錄,而且幾乎是第二名Ozzie Smith的四倍。游擊手當時的守備能力被看得比現在重要。假定選手的守備能力會隨年紀而退化-如果不會的話,那Wagner將比我們認定的還要特別-對於他來說,能夠在40歲以後繼續出賽,等於表示從20歲到30歲時的守備能力必定是相當出色。

  Wagner的持久力在1915年得到了證明-當年他41歲-他為海盜隊全勤出賽了156場-大聯盟史上最老的鐵人球季。

  最後要談的是,Wagner也許是我們應該親眼目睹並予以高度讚賞的球星之一。檢視他個人的特點,大家經常會提到他那特別的外形特徵,有時則是指他個性上率直遲鈍的一面。

  毫無疑問地,Wagner有著超凡堅實的強壯體格。他身高5呎11吋體重200磅,比當時一般球員的體型要大上許多。那時聯盟球員的平均體型為5呎10吋,172磅;其他游擊手的平均體型甚至小於5呎9吋,163磅。

  我們在此只能想像Wagner百年前為球迷出賽時的盛況。曾有一段經典評論描述他為“一位具有雄厚胸膛的腫脹巨人”。最後一行寫著:Wagner的確是位巨人,他可以像巨人般地將球擊出,但他也能敏捷地盜壘與優雅地守備,與他巨大的外形毫不相稱。

  儘管有著如此多的非凡成就,最適合作為Wagner生涯概述的首要標題,仍是他的8次打擊王頭銜-與Tony Gwynn並列為國聯記錄。在Wagner的時代並沒有年度MVP或金手套等獎項,以及明星賽的票選活動,能幫助人們永遠記得他曾是一位偉大的球星。但在首屆的棒球名人堂票選?,藉由與他同時代的人,我們彌補了這項缺憾,將他置於棒球界?的最高殿堂。現今似乎還存有著Wagner能否名列史上最偉大棒球選手的疑問,而這正足以說明,他迄今仍是最被我們所低估的球星之一!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日, 3月 27, 2005

Cal Ripken Jr.-永遠不朽的職棒鐵人

  就像世紀球隊?的眾多球星一樣,Cal Ripken的生涯評價,也是由超越其他球星的相同成就來界定。就Ripken來說,”The Streak“(連續出賽)這項稱號,代表了持久性與意志力,但它卻無法反映出過人的球技,或是其成為固定先發所依賴的強健身體。

  毫無疑問地,”The Streak”屬於棒球場上難能可貴的偉大成就。Lou Gehrig的2130場連續出賽,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被許多人視為不可能打破的記錄。因為大家都已認定,沒有其他人會擁有維持在先發打序的天份、具備堅持下去的意志與持久力、持續出賽13個球季以上的好運,而來改寫Gehrig的輝煌記錄。不過,以上的說明,卻正足以作為Cal Ripken個人及其生涯的最佳敘述。

  回顧Ripken的連續出賽記錄,令人驚奇的不只是他能持續出賽13個球季以上,或是在他這段連續出賽期間只有極少數的球員能夠全勤整個球季,更難得的是,他在打破先前記錄之後,還能長久地連續出賽。

  80年代只有27位球員曾經全勤過整個球季,他們總共累積了47次的”鐵人球季”(Iron-man Seasons),其中並不包括1981年罷工縮水球季所產生的18位全勤球員。儘管相較於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大聯盟?只有16支球隊,到了80年代已增加至26隊,以上兩項統計數字仍是遠低於其他年代的全勤記錄。

  Ripken在打破Gehrig的記錄之後仍能連續出賽三個球季,讓許多評論家大感意外。當Ripken最後決定要中止連續出賽時(1998/9/20)-從首度出場(1982/5/30)算起已長達16年以上,他也是打破Gehrig記錄(1995/9/6)之後,從那時算起唯一全勤出賽的球員。在那一天,他的連續2632場出賽記錄,比排名其後17名現役球員的連續出賽總場數還要多!如果說在超越Gehrig記錄之後連續出賽502場有任何意義的話,那麼Ripken的連續出賽,就不只是打破記錄而已,它更是展現身為職棒鐵人的道德責任。

  除了教導棒球場內外的每個人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Ripken也是在世紀即將結束時,棒球觀念產生改變的催化劑。在現代棒球的期間,只有少數的游擊手能夠具有長打能力,其中在生涯大部分時間均以游擊手身份出賽的球員更為稀少。從1920年到Ripken的新人年-1982年為止,整季至少守備游擊100場以上的球員,有76位無法擊出任何的全壘打,但也只有5位游擊手能在單季轟出25支以上的全壘打-Ernie Banks(7次),Vern Stephens(3次),Rico Petrocelli(2次),Woodie Held(1次),與Robin Yount(1次)。在這5人之中,只有Stephens生涯完全以游擊手的身份出賽。
  
  自從Ripken出賽之後,棒球界便開始接受強力打者也可以是身強體壯的游擊手。當90年代傷兵逐漸減少時,許多球隊似乎欣然接受了這類型的選手。Nomar Garciaparra,Alex Rodriguez與Tony Batista單季都能至少擊出25支全壘打,Derek Jeter也有能力可以做到,他們鎮守游擊時能夠堅若磐石,被公認具有良好的守備能力。在Ripken第一位大聯盟教練Earl Weaver的信任與鼓勵之下,他成為這些優秀游擊手的開路前鋒。

  做出將Ripken從三壘手轉任游擊手的大膽調度正是Weaver本人。Ripken身高6呎4吋,其他25支球隊的游擊手卻有18位身高在6呎以下;金鶯隊還特地將他們明星級三壘手Doug DeCinces交易出去,以便空出守備位置給Ripken。即便如此,Weaver說當他看到Ripken時,他看到的是一位“游擊手”。事後證明那的確是一次成功的調度:Ripken不斷地創下單季游擊守備率的記錄(0.996),1990年甚至只出現3次失誤。Ripken不只是位值得信賴、失誤極少的內野手,在1984年他創下了美聯游擊手583次的助殺記錄,1991與1992年更贏得當年的金手套獎。

  不用提及Ripken兩度的年度MVP(1983與1991),或是連續17年的明星賽出賽,以及邁向新世紀的連續16年固定先發,我們仍可清楚地衡量出他對球賽所產生的貢獻影響。在其他的情況之下,那些具備資格的球星,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去贏得世紀球隊的榮耀。但對於Ripken來說,他們只是相當好的印刷品,因為他在超越得獎的層次上,改變了棒球比賽進行的方式。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日, 3月 20, 2005

Ernie Banks-攻守俱佳的小熊先生

  想像一支球隊陣中擁有典型游擊手所帶來的好處-不錯的內野守備,較快的跑壘速度,以及較不具長打的選球功力。他可能是Mike Bordick,Walt Weiss,或是Royce Clayton,這些人的攻守能力可靠且穩固,但也僅此而已。現在再想像一下球隊需要像Mo Vaughn或Juan Gonzalez般強打者,他不只要守備游擊而且必須守得相當好,能夠在聯盟的助殺數領先群雄,甚至創下游擊守備率的生涯記錄。這絕非球隊遙不可及的夢想:因為它正是芝加哥小熊簽下Ernie Banks之後的傳奇故事。
  
  從1948到1953年小熊隊的游擊手是Roy Smalley Sr.,他的打擊成績甚至低於當時一般游擊手的水準。Banks於1953年季末加入小熊隊,隔年起的8個球季成為球隊的先發游擊手。他可說是現代棒球?最佳的攻擊型游擊手,能夠在不講求攻擊能力的游擊位置上,帶給小熊最高等級的攻擊火力。以下的表格比較了Banks的游擊手生涯(1953-1961),與當時其他游擊手按比例相同打席的打擊成績:

AB R H 2B 3B HR RBI BB BA SLG OBP
Banks 4635 748 1344 209 58 296 852 448 .290 .552 .353
Others 4606 569 1187 183 36 66 436 429 .258 .356 .322

  在那段期間?,Banks曾兩度奪下聯盟全壘打王,在20世紀?沒有其他游擊手可以做到。(編按:Alex Rodriguez於2002,2003年連續奪下聯盟全壘打王)。他5次單季轟出40支以上全壘打的記錄次數,高於20世紀其他游擊手的記錄兩倍以上-Alex Rodriguez於1998,1999年各擊出42支全壘打。(編按:Alex Rodriguez從1998到2003連續6年轟出40支以上全壘打)此外,Banks曾兩度拿下聯盟打點王,在現代棒球?另一位同樣拿下兩座打點王的游擊手是Vern Stephens。而且Banks在那8年期間曾4度成為聯盟的長打王,史上唯二超過Banks此項記錄的是Stan Musial(7次)與Babe Ruth(6次)。

  Vaughn與Gonzalez的大名之所以常被提起,那是因為他們到1999年球季為止的生涯打擊記錄,與1954到1961年的Banks相當接近:

AB R H 2B 3B HR RBI BB SB BA
Banks 4635 748 1344 209 58 296 852 448 37 .290
Vaughn 4241 668 1274 213 10 252 831 561 28 .300
Gonzalez 4719 770 1377 272 18 331 1055 337 20 .292

  比起在本壘板的打擊來說,Banks的防守更具威脅性。就像先前文章所暗示的,他曾兩度拿下國聯游擊手助殺王(1959與1960)。而且在1959年,他以0.985的守備率創下大聯盟游擊手的記錄,也就是在那個繼續使用天然草皮的年代,每67次的守備機會?只能出現1次失誤。這項記錄一直等到1971年,才由Larry Bowa在費城人開始啟用的老兵球場(Veterans Stadium)人工草皮上所改寫。

  Banks攻守俱佳的表現,令票選年度MVP的記者印象極為深刻,因此儘管小熊隊的戰績不佳(1958年72勝82敗,1959年74勝80敗),他們仍是在1958與1959連續兩年頒給他年度MVP。從1931年該獎項的設立到1986年為止,沒有其他人可以在敗多於勝的球隊?拿下年度MVP的獎座,但Banks卻連續拿了兩座。1986年之後,另外兩位在敗多於勝球隊?拿下年度MVP的球員是:Andre Dawson與Cal Ripken。(編按:2003年71W-91L遊騎兵的Alex Rodriguez拿下美聯年度MVP)

 在Banks職棒生涯的前半段期間,他是大聯盟?最不容易受傷的球員之一,他為小熊隊鎮守遊擊大關全勤長達4個球季。1961年夏天的膝關節受傷使Banks中斷了連續717場的出賽記錄。在診斷出左眼間歇性的痙攣減弱他的視力知覺之後,Banks曾短暫地移防到左外野,之後便轉任一壘手直到生涯結束。

  Banks在接下來的8個球季仍是每天的固定先發,但正如下面表格所顯示的,他已經無法像最初8個球季那般維持驚人的長打力,就算他能維持,在轉任一壘手之後的攻擊威力,也仍無法比得上擔任游擊手時具有高度的攻擊價值。以下即為Banks與當時其他野手按比例相同打席的成績比較:

Banks(1954-61) Banks(1962-69)
BA HR RBI BA HR RBI
.290 296 852 .260 199 728
Other Shortstops Other First Basemen
BA HR RBI BA HR RBI
.258 66 436 .264 163 616

  在他擔任游擊手的8個球季期間,Banks的全壘打數排行大聯盟第三,僅次於Mickey Mantle與Eddie Mathews;打點數排行大聯盟第二,僅次於Hank Aaron。在所有的大聯盟選手中,生涯前8年的全壘打數只有Ralph Kiner與Mathews超過Banks。對於Banks生涯後半段的成就,其中包括5次明星賽出賽,我們並不會給予絲毫的輕視,因為單以他擔任游擊手8個球季的成就,就足以為自己在世紀球隊贏得一席之地。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二, 3月 15, 2005

Yogi Berra-洋基王朝黃金時期的強力捕手

  當棒球迷談到所謂的“洋基王朝”時,他們通常指的是從1921到1964年,在這44年期間曾經打進29次世界大賽,並贏得20次世界冠軍的洋基隊。

  洋基在這四十多年的期間,自然會有相對的強盛與衰弱時期。例如,從1929到1935年,只有1年打進世界大賽(1932);從1936到1943年,8年之間7度闖進世界大賽(1940除外),相隔3年後又再度挺進(1947)。在這段“洋基王朝”期間,其中又以1947到1964年之間的戰績最為壯觀輝煌:18年之內15次闖進世界大賽,10次榮獲世界冠軍。而這段期間正好是Yogi Berra投效洋基的時期-從他一開始的球員身分(1946-1963)到首度擔任球隊總教練(1964)為止。


  記錄通常是在條件準備充足之後就能被打破。真正無法打破的記錄,是那些需要不可能再看得到之條件來達成的記錄。隨著球隊數增加至30隊,我們將難以想像會有任何一支球隊,可以像擁有Yogi Berra生涯貢獻的洋基隊一樣,成為世界大賽的常客。同樣地,Berra 75場的世界大賽出賽記錄,將很有機會成為一項永恆不朽的棒球記錄。


  洋基隊史的世界大賽出賽記錄前七名為:Berra-75;Mickey Mantle-65;Elston Howard-54;Hank Bauer與Gil McDougald-53;Phil Rizzuto-52;Joe DiMaggio-51。讓我們預期地來推算,到1998年為止,現役球員最高記錄為26場的David Justice(編按:2004年Bernie Williams & Derek Jeter已達32場)。雖然他生涯都待在戰績相當好的球隊,但如果想要追平Berra的記錄,就必須再打進世界大賽7次,而且每次都要打滿7場才有可能如願。附帶一提的是,Berra的記錄曾有機會推向更高:洋基1961到1963年16場的世界大賽,他只出賽了7場。

  如果過於簡單地將Berra的加入視為“洋基王朝黃金時期”的開啟,他的離開象徵時代的結束,那我們將會忽視其他球星的貢獻。Whitey Ford於1950年加入洋基;Mickey Mantle在1951年;Elston Howard在1955年;Roger Maris在1960年等等。Casey Stengel在1949年取代Bucky Harris成為總教練,正好是洋基五連霸的第一年。Berra是這支偉大球隊的球星之一,但在這支球隊?,正如它的偉大一樣,Berra的貢獻也常容易被忽略。

  在那個無人可與其競爭的年代,Berra可說是美國聯盟?最佳的攻擊型捕手。他帶給洋基一種敵隊所欠缺的特別武器,就像在經過四分之一世紀之後,二壘手Joe Morgan所帶給紅人的那般-並且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其他捕手,甚至是Morgan的隊友Johnny Bench可以做到。幾位與Berra同時期的國聯捕手算是較具攻擊力的打者:Roy Campanella是其中的佼佼者,Walker Cooper與Andy Seminick則是次一等級。50年代後期,在原本作為Berra短暫替補的Gus Triandos轉隊成為金鶯的強打捕手之前,Berra是唯一能夠年復一年地量產長打的美聯捕手。

  從1949到1957年,Berra連續9年成為美聯捕手的全壘打與打點雙冠王,而且還是以大幅領先的成績達成。總計九年間Berra累積235支全壘打與929分打點,而名列美聯捕手第二名的9年打擊成績總合,卻只有131支全壘打與578分打點。1957年Triandos只差Berra 5支全壘打與10分打點,那是在9年內美聯捕手唯一一次接近Berra的成績。Berra超越第二名捕手的程度,從連續6年(1950-1955)打點差距在40分以上可見一斑。而且還有很重要一點:他在9年之間拿下4屆美聯捕手打擊王,2度亞軍,1次季軍。打擊實力好得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Berra是大聯盟史上4位連續4年每年蹲捕100局以上,每年還能有100分打點的其中一位(另三位為:Johnny Bench,Bill Dickey,Mike Piazza)。他生涯總共只被三振415次卻能擊出358支全壘打,比例在大聯盟史上名列第三(至少需擊出100支全壘打),位居在Joe DiMaggio(361支全壘打,369次被三振)與Lefty O’Doul(113支全壘打,122次被三振)之後。

  所有的棒球書籍與雜誌評論,都曾提及Berra棒球智慧言語的獨特貢獻,有些經典之作甚至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有人只聽過Berra的名字但卻不知他所屬的球隊與或守備位置,我們就常會提到Berra這兩句經典名言:“球賽內容總是再一次的似曾相識”(It's deja vu all over again)與“球賽只有在打完之後才算結束”(It ain't over 'til it's over),作為介紹Berra的開始。因此,將Berra選入世紀球隊,此舉無疑是一次讓我們回顧現代棒球技藝如何形成的嶄新機會!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

星期日, 3月 06, 2005

Johnny Bench-70年代最佳球隊的最恐怖打者

  對於那個年代的棒球迷來說,“That‘70s Show”早已成為位於辛辛那提市區-河前球場(Riverfront Stadium)每晚的必備表演。憑藉著球場上最強悍的攻擊力,紅人隊在他們年輕性急的教練帶領之下,10年內打進6次季後賽,4度挺進世界大賽,並贏得兩屆世界冠軍。

  從1970到1979年,紅人球隊累計勝率高達0.592,成為50年代傳奇洋基隊之後的最高記錄。在70年代?,紅人隊傑出的攻擊火力,使他們達到每場平均4.68的得分,僅僅略低於當時已實施DH制紅襪隊的4.70。事實上,自從紅人隊在1975與1976年成為大聯盟年度最多得分球隊之後,也只有一支國聯球隊能夠拿下相同的年度頭銜(1990年的大都會隊)。

  1970年Sparky Anderson順利接任總教練,正逢紅人王朝興起的開始,他成為20世紀唯一在前100場贏得70勝的總教練。紅人隊在1971年拿下令人失望的第4名之後,1972年Joe Morgan的加入,被公認為球隊尋求重建的最後一塊拼圖。然而,在那10年期間,這支最佳球隊的最恐怖打者卻是Johnny Bench-紅人隊70年代的全壘打王(290)與打點王(1013),並且與Morgan同為兩屆國聯MVP的得主。

  當Morgan帶給紅人隊在二壘手方面量產般的攻擊火力時(在“那個年代”的確是非凡的),Bench則是給予球隊在捕手方面“史無前例”的強力攻勢。

  儘管當代的棒球迷已經看到Bench的捕手生涯全壘打記錄,被Carlton Fisk所超越。Roy Campanella長久保持的捕手單季全壘打記錄,在90年代幾乎年年被Mike Piazza挑戰,最後也被Todd Hundley給追平。不過,我們仍可驚奇地發現,大聯盟史上只有一位捕手能夠勇奪全聯盟的全壘打王或打點王,而他就是曾經奪下兩屆的全壘打王(1970與1972),與三屆的打點王(1970,1972與1974)的Bench。

  下表簡介了1999年之前,每個守備位置獲得單季全壘打王與打點王的累計次數:少數棒球迷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只有Roger Hornsby可以在二壘手位置拿下全壘打王與打點王座;只有Ernie Banks可以在游擊手位置拿下全壘打王座。但是,誰會想到Bench已經達到即使偉大如Piazza,Fisk,Campanella,Ivan Rodriguez,Gary Carter,Lance Parrish,Ted Simmons,Thurman Munson,Joe Torre,Yogi Berra,Walker Cooper,Bill Dickey,Mickey Cochrane,Gabby Hartnett,或是其他超過一千名以上曾在大聯盟蹲捕的打者都無法做到的境界?

POS  C  1B  2B  3B  SS   LF CF  RF  DH
HR  2  23   2  10  2   22  10  19   0
RBI  3  23   1  6   4   19   8  19  1

  Bench的卓越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捕手位置,甚至是指聯盟的所有打者而言-從1969到1977年(9年),他是唯一9度擔任明星賽先發球員的選手。至於那段期間,其他能夠名列明星賽先發的好手,則是包括8次的Rod Carew,以及6次的Hank Aaron,Reggie Jackson,與Joe Morgan。

  Bench被公認為當時擁有最佳守備的捕手,雖然不常有”freak-show”的統計資計來彰顯其價值實力,但這?有項記錄卻足以證明:Bench生涯總計在45場季後賽中,8次的企圖盜壘成功了6次,而他的對手在他21次的阻殺盜壘之下也只成功了6次。從1970到1976年,也就是在開始遇到手臂受傷,最終促使他移防三壘手之前,他的記錄成績總是極為優越:對手在他17次季後賽的阻殺盜壘之下,只成功了2次。

  事實上,沒有其他的捕手可以像曾經奪下全壘打王與打點王的Bench一樣,在捕手位置大聲說出防守的重要。一般來說,棒球守位的重要性與難度愈高,所需的打擊貢獻就愈少,根據這項立論基礎,上表即顯示了就防守的重要性而言,捕手位居在內野守位的中間位置。Bench已經是位極夠份量的強打者,優越的守備功力使他成為永久的明星級先發捕手。作為在他那個時代?的頂尖強打者之一,以及前Piazza時代最偉大的攻擊型捕手,Bench在世紀球隊的地位已是無庸置疑。



  譯自《ALL CENTURY TEAM》一書